往快餐店吃火鍋,隔鄰坐一對母女,小女孩只有三四歲。
女:「你唔錫我呀!」
母:「幾時有唔錫你呀。」
扭計原因很簡單,因為媽媽不同她坐同一邊,也不讓她烚食物,怕她燙傷很正常。
女:「我唔開心呀!你唔錫我呀!」
母忽然語重心長地說:「你記唔記爸爸講咩呀?爸爸話全世界,佢最愛自己呀,你又點叫佢錫你呀?唔錫你好正常架嘛,係咪?」
本來溫馨的場面忽然戲劇性地變成黑色幽默,那母親笑意盈盈,說的話卻帶刺,儘管那小女孩根本聽不出弦外之音。
為什麼要對小孩子說這種話?是要令她記住爸爸不疼她?還是人性本來就自私呢?父母不都應該愛自己的子女嗎?如果不愛,生孩子幹甚麼,是互相折磨嗎?
然後看見那母親的兒子來了,由外婆帶來。那男孩並不愛自己的妹妹,一來就跟她吵,把她弄哭了,不知是否幼受庭訓。看見那母親泰然自若,也許帶點認命的表情,猜想一、可能嫁錯郎,二、意外有了小孩(?)三、家裡環境不太好,以致家嘈屋閉。一邊那位外婆,默默地從食物盒裡拿出私下帶來的鮮蝦、肉丸、甚至花膠,四個人分享一個一人分量的火鍋,一邊安撫孫兒們,嘴裡不住叫他們吃東西。她的表情像沒事人,又像是承受了太多。自己一代吃過苦,女兒一個也許錯誤的決定,又讓她的負擔加重。
我忽然很不舒服。
他瞄了幾瞄,然後大搖其頭。
我囁嚅:「她怎麼可以對女兒說這種話,謊話有時是需要的。」
然後我們低頭,繼續吃東西。
「你唔錫我啦。」
請你騙她。
2010年10月1日 星期五
2010年9月5日 星期日
寫鱔稿的日子
「鱔稿」,相信你該聽過,其實就是「扮野宣傳稿」,為某某商號或貨品做個宣傳,google一下,「每年秋風起,不但三蛇肥,而且海鮮也挺肥美。有一種鱔魚,叫「錦江大花鱔」,重的有十多斤,「大花鱔王」真正可達二三十斤。當時傳媒廣告並不像今日如此發達,由於這些大花鱔售價很貴,一般都吃不起,把鱔宰了,萬一賣不了,酒樓便要虧本,唯有請相熟的作者、記者飲茶吃飯,拜託他們在文內宣傳一下:某某酒樓,已為老饕搜獲一條大花鱔,定於某月某日宰割,大約多少錢一份,如何烹法,如何滋補有益」。其實中間漏了一點:當時香港經濟尚未很富裕,不是很多酒家有這麼大的冰箱,能容納如斯一條巨鱔,所以得攪些gimmick,才有「鱔稿」的。
跟行家談起,知道定義的人多,由來卻不多。回想一下,我也有寫過鱔稿,(不排除將來也有很多機會!)在報館的日子,我和同事們化名,輪流寫專欄,介紹新鮮潮物,電子產品等。很記得一篇文章,我化名買物女王,介紹當時Marc Jacobs的「無跟高跟鞋」。採主很懂得分稿,他不會叫我寫F-16戰機的,多數自己寫或給男同事寫,時裝產品或新穎電玩就交給年青些的女孩子寫。收到英文原稿的時候,我「嘩」了一聲,點著呀?腳弓豈不很辛苦?MJ的魅力不容小覤,不少女星也穿上這款無跟高跟鞋,包括Victoria Beckham....自問能忍受的鞋子高度,最多只有四吋,否則腰真是受不了。
介紹電玩的叫「電車男」,當然,精通電玩不等於電車吧,口吻立即轉為男人,由「貪靚」變「潮人」,介紹一些你想也想不到的東西,比如----明明是一對鞋,內裡卻是風筒!因為實在千奇百趣得緊,自覺像寫周星馳無厘頭戲劇本!
那時候家人都好奇地問,你地名字會不會印在文章下方?,答案是不會的,末尾加上的是文章出處,比如法新社、路透社等等,只好把自己寫的文章剪下來。文章是自己的好~哈哈,雖然是小文章而已,還是頭版哪,看著總是高興的。
跟行家談起,知道定義的人多,由來卻不多。回想一下,我也有寫過鱔稿,(不排除將來也有很多機會!)在報館的日子,我和同事們化名,輪流寫專欄,介紹新鮮潮物,電子產品等。很記得一篇文章,我化名買物女王,介紹當時Marc Jacobs的「無跟高跟鞋」。採主很懂得分稿,他不會叫我寫F-16戰機的,多數自己寫或給男同事寫,時裝產品或新穎電玩就交給年青些的女孩子寫。收到英文原稿的時候,我「嘩」了一聲,點著呀?腳弓豈不很辛苦?MJ的魅力不容小覤,不少女星也穿上這款無跟高跟鞋,包括Victoria Beckham....自問能忍受的鞋子高度,最多只有四吋,否則腰真是受不了。
介紹電玩的叫「電車男」,當然,精通電玩不等於電車吧,口吻立即轉為男人,由「貪靚」變「潮人」,介紹一些你想也想不到的東西,比如----明明是一對鞋,內裡卻是風筒!因為實在千奇百趣得緊,自覺像寫周星馳無厘頭戲劇本!
那時候家人都好奇地問,你地名字會不會印在文章下方?,答案是不會的,末尾加上的是文章出處,比如法新社、路透社等等,只好把自己寫的文章剪下來。文章是自己的好~哈哈,雖然是小文章而已,還是頭版哪,看著總是高興的。
2010年8月19日 星期四
我在澳門長大
我在香港出生,但嚴格來說,並非土生土長。五歲前我都在澳門渡過,咱們家這一代的童年在澳門留下不少回憶。
香港的小孩在三歲才進幼稚園,可是我兩歲多就讀書了。很多人問我懂不懂葡文,事實上葡文在澳門並非必修科,基本教育與香港的差不多,只是沒有像香港現在一般,有這麼多貴族幼稚園。
我讀的是浸信會幼稚園,基督教的學校,書簿都是淡藍色。家人喜給我剪個冬菇頭,拍學生照時放一個名牌在襟前,滾溜溜的大眼睛沒看鏡頭,不知盯着甚麼看,於是成了這奇怪樣子,倒挺可愛的。
小時候讀書真的差勁,排名往往在最後十名,老師手寫的評語是上課愛離位。不專心也許是三歲定八十的,至今朋友都三不五時在問:發什麼呆?而我正擺着一副魂離肉身的神情。直至回來香港升小學,由嚴厲的媽媽特訓後才有顯著的進步哩。
澳門的家是沒有電梯的唐樓,我住的六樓已是頂層,舊樓有舊樓的好:樓底高、眼鏡房、對流窗、四方形,咱們家在尾房,公公把關帝哥哥鑲在對大閘的牆上,旁邊放了兩枝電紅燭燈,莊嚴得很,頗有辟邪作用的,但半夜起來看見廳中曖昧的紅光,卻有些駭人。除了關帝哥哥,還有灶君、土地爺爺、門口土地財神,我家還習慣向天裝香兩注,小時候外婆就教曉我數香、裝香。初中前的新年,咱們家都是在澳門渡過的,那時還未有嚴格的燒炮仗限制,由年三十到年初一交子時的時候,炮仗聲此起彼落,外婆在家裝香,燒幾天前已摺好的大元寶(我也有幫手的),家中瀰漫線香的味道,薰得睡不了覺。
回來香港後,總覺得自己沒有像小學同學的集體回憶,比如說我沒有記錄防疫針的「針卡」,直至小六才補上,又不知道原來香港的小孩,不滿三歲幼稚園是不收的。後來才慢慢覺得,有別人沒有的經驗也很不錯,長大了我經常當朋友在澳門的導遊,有時也邀請他們到我家住。澳門現在也有很多像香港的「豪宅」了,唐樓的風味更形珍貴。夜晚有小販在叫賣:「白粥~~」又經常聽到電單車駛過的聲音。有次更聽到一對男女在街上激烈爭吵,我還有想過偷偷報警哩,結果倒是那女的報了,巡邏的警員把兩人帶走了。
在澳門長大,與前往澳門飲飲食食的感覺絕對大相逕庭,澳門民居,特別是橫街窄巷的風味,在威尼斯人、永利、星際這些地方,是感受不到的。可惜賭業愈盛,變得愈來愈吵了。幸好我家與賭場有段距離,還有一份值得珍而重之的靜謐。
香港的小孩在三歲才進幼稚園,可是我兩歲多就讀書了。很多人問我懂不懂葡文,事實上葡文在澳門並非必修科,基本教育與香港的差不多,只是沒有像香港現在一般,有這麼多貴族幼稚園。
我讀的是浸信會幼稚園,基督教的學校,書簿都是淡藍色。家人喜給我剪個冬菇頭,拍學生照時放一個名牌在襟前,滾溜溜的大眼睛沒看鏡頭,不知盯着甚麼看,於是成了這奇怪樣子,倒挺可愛的。
小時候讀書真的差勁,排名往往在最後十名,老師手寫的評語是上課愛離位。不專心也許是三歲定八十的,至今朋友都三不五時在問:發什麼呆?而我正擺着一副魂離肉身的神情。直至回來香港升小學,由嚴厲的媽媽特訓後才有顯著的進步哩。
澳門的家是沒有電梯的唐樓,我住的六樓已是頂層,舊樓有舊樓的好:樓底高、眼鏡房、對流窗、四方形,咱們家在尾房,公公把關帝哥哥鑲在對大閘的牆上,旁邊放了兩枝電紅燭燈,莊嚴得很,頗有辟邪作用的,但半夜起來看見廳中曖昧的紅光,卻有些駭人。除了關帝哥哥,還有灶君、土地爺爺、門口土地財神,我家還習慣向天裝香兩注,小時候外婆就教曉我數香、裝香。初中前的新年,咱們家都是在澳門渡過的,那時還未有嚴格的燒炮仗限制,由年三十到年初一交子時的時候,炮仗聲此起彼落,外婆在家裝香,燒幾天前已摺好的大元寶(我也有幫手的),家中瀰漫線香的味道,薰得睡不了覺。
回來香港後,總覺得自己沒有像小學同學的集體回憶,比如說我沒有記錄防疫針的「針卡」,直至小六才補上,又不知道原來香港的小孩,不滿三歲幼稚園是不收的。後來才慢慢覺得,有別人沒有的經驗也很不錯,長大了我經常當朋友在澳門的導遊,有時也邀請他們到我家住。澳門現在也有很多像香港的「豪宅」了,唐樓的風味更形珍貴。夜晚有小販在叫賣:「白粥~~」又經常聽到電單車駛過的聲音。有次更聽到一對男女在街上激烈爭吵,我還有想過偷偷報警哩,結果倒是那女的報了,巡邏的警員把兩人帶走了。
在澳門長大,與前往澳門飲飲食食的感覺絕對大相逕庭,澳門民居,特別是橫街窄巷的風味,在威尼斯人、永利、星際這些地方,是感受不到的。可惜賭業愈盛,變得愈來愈吵了。幸好我家與賭場有段距離,還有一份值得珍而重之的靜謐。
2010年8月1日 星期日
一蟹不如一蟹?
去上跳舞課,與老師閒聊,她興沖沖地說,最近被一位名校學生氣死了。不約而同,最近因緣際會結識了幾位九十後,對話之後呆到反眼,是的,我太愕然了,如果這些人是我們香港未來的棟樑,那麼我很相信我會移民了。
老師說,她去教暑期班,班上有一名來自傳統名女校的女生,受盡寵愛,被父母捧在手心那種。上課的時候不斷說話,令同學不能能專心跟step,老師只好將二人調位。小休的時候,女生在洗手間大哭,原來是覺得老師「落佢面」,事實上,老師連一句駡人的話也沒有,但她亦有盡力安撫女生。下課了,女生向前來接放學的媽媽投訴,她媽媽和別的同學的家長沒有袒護她,但安慰聲此起彼落,令她自覺「有大人撐」,對老師的訓話傲慢回應。
「薄皮囉,縱到慣晒。」「咪就係!佢仲話下堂偏要黎上我堂,轉頭就走左去第二個老師果班,見到我就頭耷耷!而家d學生仲點會識尊師重道,我已經叫嚴厲,人地隔離班d男老師,真係俾人恰死!」
尊師重道?我以前教了那麼多學生,有一半以上不懂這句,四分一以上毫無禮貌,更甚是在課上出言辱罵。玩遊戲,他們說你低能 ;正經寫黑板教,又說你悶,懶得抄,有沒有powerpoint?因此從沒有奢望有人尊我敬我,起初去教時還在讀大學,part time賺點外快,學生年紀與我只差五年,加上身量不高,經常被學生欺負,常常狠心地改他們的作文卷,尖酸地指出錯處來出氣。不過我寫的是英文,很相信激將法是不太奏效吧。
態度可以慢慢改正,基本語言能力,最好早早裝備吧。上述幾位九十後,經過一輪的傾談後,結論只有一句 :「莫名其妙」。不懂得串以下字詞----money,now,clothes,不知道甚麼是偷渡,II是甚麼的縮寫。不懂得用英文說出日期及時間。但以上知識應該在小學時期已學了,真是無話可說。
早前有新聞說父母們都花大錢讓子女出國遊學。遊什麼勞什子的學?中文都學不好,學甚麼英文?基本常識都沒有,出甚麼國?上述的九十後真的連Australia也不懂得串,不要問他們首都在哪裡了。驀然想起小學時代,成語真的是老師迫我們背的,到中學老師又教把字典當書來看。到現在仍很感謝,他們助我構建了個人字典。
對於錯別字的痛恨、錯句法錯詞性以致不明所以的痛恨,很相信有人覺得「扮野」的。但君不見大家還是很捍衛廣東話嗎?對語言我們還是著緊的吧?沒有語言人類如何生活,如何溝通?學好語言是一份應有的執著。
老師說,她去教暑期班,班上有一名來自傳統名女校的女生,受盡寵愛,被父母捧在手心那種。上課的時候不斷說話,令同學不能能專心跟step,老師只好將二人調位。小休的時候,女生在洗手間大哭,原來是覺得老師「落佢面」,事實上,老師連一句駡人的話也沒有,但她亦有盡力安撫女生。下課了,女生向前來接放學的媽媽投訴,她媽媽和別的同學的家長沒有袒護她,但安慰聲此起彼落,令她自覺「有大人撐」,對老師的訓話傲慢回應。
「薄皮囉,縱到慣晒。」「咪就係!佢仲話下堂偏要黎上我堂,轉頭就走左去第二個老師果班,見到我就頭耷耷!而家d學生仲點會識尊師重道,我已經叫嚴厲,人地隔離班d男老師,真係俾人恰死!」
尊師重道?我以前教了那麼多學生,有一半以上不懂這句,四分一以上毫無禮貌,更甚是在課上出言辱罵。玩遊戲,他們說你低能 ;正經寫黑板教,又說你悶,懶得抄,有沒有powerpoint?因此從沒有奢望有人尊我敬我,起初去教時還在讀大學,part time賺點外快,學生年紀與我只差五年,加上身量不高,經常被學生欺負,常常狠心地改他們的作文卷,尖酸地指出錯處來出氣。不過我寫的是英文,很相信激將法是不太奏效吧。

早前有新聞說父母們都花大錢讓子女出國遊學。遊什麼勞什子的學?中文都學不好,學甚麼英文?基本常識都沒有,出甚麼國?上述的九十後真的連Australia也不懂得串,不要問他們首都在哪裡了。驀然想起小學時代,成語真的是老師迫我們背的,到中學老師又教把字典當書來看。到現在仍很感謝,他們助我構建了個人字典。
對於錯別字的痛恨、錯句法錯詞性以致不明所以的痛恨,很相信有人覺得「扮野」的。但君不見大家還是很捍衛廣東話嗎?對語言我們還是著緊的吧?沒有語言人類如何生活,如何溝通?學好語言是一份應有的執著。
2010年7月27日 星期二
2010年7月12日 星期一
扮律師
date back到小學時代,志願不是如今的行業,是律師。
不是說笑,我背書挺行的,當時哪有甚麼記憶班,加強記憶書的。我早就發展一套背書的方法了,一是當故事來記,因為幾歲就抓報紙小說來看,記情節難不到我的;二是記圖畫,記不記得History有很多data base插圖,考試範圍來的,用來記列強形勢最容易;三就是記著書本不同內容印刷的位置,記大標題,然後我就會想到bold了的字詞。背書有一手,說話又多,想著律師該最合我吧!長大了,才發現當一位律師代價甚高,除了背書,還有良好語言能力,肯吃苦,分析能力強,果敢.......還要有相當的財力才行!
好好好,退而求其次,為了滿足我的願望,我看劇集,看電影。
這晚窩家中看Drop Dead Diva,一位dumb blonde 模特兒一次意外,本來死去了,陰差陽錯上了一位胖胖女律師中了槍的身上,從此失去本來身份,為了繼續「活」出律師的生命,只懂走天橋擺姿勢的她,惡補起法律詞彙來。每一集均是單元劇,案件不是CSI MIAMI或者THE JUSTICE那些複雜,有些chick flick的,比如控告時裝店不造加大碼裙子,為胖女人發聲之類。當然這劇集的針對的觀眾是lament如我的女子!起承轉合我大概都猜到了,其實與Legally Blonde以染髮原理破案一樣,突出女性心理,引起共鳴而已。好看的電視劇功能就在於此。輕鬆點就好,不要太複雜了。
回想小時候想做律師,真是很簡單的,近乎天真,是因為《壹號皇庭》。蘇杏璇一整家人都是法律行業的,會不會有些悶呢,飯桌上談案件嗎?現在想想,劇中人物塘水滾塘魚,只會與相關圈子的人相戀,大概這就是電視劇的局限。不過這並沒影響「律師」這元素的吸引力。
Objection!反對無效,證人繼續。你認唔認你有殺人?法官大人,我問完喇。退庭。戴著英國法院的白色鬈假髮,說的卻是廣東話,未回歸時庭上是說英文的,完全不像真,但他們啊,戴上假髮穿上黑袍真的威風,令小小年紀的我仰慕不已。
如今我仍然仰慕,法律大概與英國文學、純美術、設計這些科目一樣,風光而不實惠,但情意結仍在。我其實有讀過傳播法律,於中文系的學生而言,是註定被本科學生「屈機」的。很記得那是open book exam,考試前夕,我把案例攤滿在床上,痛苦地形象化成故事......哈哈,這些故事,有誰要看!在密麻麻的蠅頭小楷拉丁文與英文中我睡到天明,捧著一箱notes回去考試。一位與我一起讀的同學中途就走掉了。我不忿,怎都要把試卷填滿。白雪雪的答題簿上振筆疾書,心中抓狂地翻筆記如倒瀉滾油。失意地離開試場,收到成績單一刻,卻有意外的喜悅,算沒有被kill,其實應多謝我的英文老師。
好了,我會繼續看任何有關法律的chick flicks,小說及劇集的,never say never,看翁靜晶!我知道甚麼是alibi!哈哈!
不是說笑,我背書挺行的,當時哪有甚麼記憶班,加強記憶書的。我早就發展一套背書的方法了,一是當故事來記,因為幾歲就抓報紙小說來看,記情節難不到我的;二是記圖畫,記不記得History有很多data base插圖,考試範圍來的,用來記列強形勢最容易;三就是記著書本不同內容印刷的位置,記大標題,然後我就會想到bold了的字詞。背書有一手,說話又多,想著律師該最合我吧!長大了,才發現當一位律師代價甚高,除了背書,還有良好語言能力,肯吃苦,分析能力強,果敢.......還要有相當的財力才行!
好好好,退而求其次,為了滿足我的願望,我看劇集,看電影。
這晚窩家中看Drop Dead Diva,一位dumb blonde 模特兒一次意外,本來死去了,陰差陽錯上了一位胖胖女律師中了槍的身上,從此失去本來身份,為了繼續「活」出律師的生命,只懂走天橋擺姿勢的她,惡補起法律詞彙來。每一集均是單元劇,案件不是CSI MIAMI或者THE JUSTICE那些複雜,有些chick flick的,比如控告時裝店不造加大碼裙子,為胖女人發聲之類。當然這劇集的針對的觀眾是lament如我的女子!起承轉合我大概都猜到了,其實與Legally Blonde以染髮原理破案一樣,突出女性心理,引起共鳴而已。好看的電視劇功能就在於此。輕鬆點就好,不要太複雜了。
回想小時候想做律師,真是很簡單的,近乎天真,是因為《壹號皇庭》。蘇杏璇一整家人都是法律行業的,會不會有些悶呢,飯桌上談案件嗎?現在想想,劇中人物塘水滾塘魚,只會與相關圈子的人相戀,大概這就是電視劇的局限。不過這並沒影響「律師」這元素的吸引力。
Objection!反對無效,證人繼續。你認唔認你有殺人?法官大人,我問完喇。退庭。戴著英國法院的白色鬈假髮,說的卻是廣東話,未回歸時庭上是說英文的,完全不像真,但他們啊,戴上假髮穿上黑袍真的威風,令小小年紀的我仰慕不已。
如今我仍然仰慕,法律大概與英國文學、純美術、設計這些科目一樣,風光而不實惠,但情意結仍在。我其實有讀過傳播法律,於中文系的學生而言,是註定被本科學生「屈機」的。很記得那是open book exam,考試前夕,我把案例攤滿在床上,痛苦地形象化成故事......哈哈,這些故事,有誰要看!在密麻麻的蠅頭小楷拉丁文與英文中我睡到天明,捧著一箱notes回去考試。一位與我一起讀的同學中途就走掉了。我不忿,怎都要把試卷填滿。白雪雪的答題簿上振筆疾書,心中抓狂地翻筆記如倒瀉滾油。失意地離開試場,收到成績單一刻,卻有意外的喜悅,算沒有被kill,其實應多謝我的英文老師。
好了,我會繼續看任何有關法律的chick flicks,小說及劇集的,never say never,看翁靜晶!我知道甚麼是alibi!哈哈!
2010年7月1日 星期四
天才的悲劇
一切與舞蹈有關的電影我都愛看。是夜重溫《舞吧!昴》,作為本月重投舞蹈的序幕。
舞蹈是情感表現的一種方式,不同類型表達的故事也不同。大路的舞蹈電影,不外乎以下幾個元素。一、家境不好,從舞蹈找回人生目標,二、從傳統ballet到街舞,豐富了技巧與情感,三、白人與黑人由舞蹈到戀愛,四,以舞蹈醫治生命中的傷口。
《舞吧!昴》是二和四。昴和弟弟都愛跳舞,弟弟的死令她強烈渴望完成他的遺願,在舞蹈中表達情感。昴少習ballet,長大後接觸街舞,令她大開眼界,豐富了她的技巧,亦是她最缺乏的。學任何藝術都必須有天份,技巧反正可以練習得來。否則有技巧無靈魂,如何能打動人心?
這套戲令我想到的是「天才的悲劇命運」。昴若不是損失了至親,她的舞蹈又怎能如此打動人呢?貝多芬不是聽覺失靈,又怎會這樣賣力,成為一代名家?留意一下,有家人患病的小朋友,志願也是當醫生。選美冠軍,永遠當不了友誼小姐,受盡妒忌。事情是環環相扣的。
天才注定惹人眼紅、不解、嘲笑,然而他們咬緊牙關,做他們覺得該做的事情,不因別人的批判眼光而放軟手腳,最終獲得了成功,又惹來庸人的批評。他們必須學會的第一件事,就是習慣寂寞,然後就是高度的審美眼光-----無視別人的bad taste。
舞蹈是情感表現的一種方式,不同類型表達的故事也不同。大路的舞蹈電影,不外乎以下幾個元素。一、家境不好,從舞蹈找回人生目標,二、從傳統ballet到街舞,豐富了技巧與情感,三、白人與黑人由舞蹈到戀愛,四,以舞蹈醫治生命中的傷口。
《舞吧!昴》是二和四。昴和弟弟都愛跳舞,弟弟的死令她強烈渴望完成他的遺願,在舞蹈中表達情感。昴少習ballet,長大後接觸街舞,令她大開眼界,豐富了她的技巧,亦是她最缺乏的。學任何藝術都必須有天份,技巧反正可以練習得來。否則有技巧無靈魂,如何能打動人心?
這套戲令我想到的是「天才的悲劇命運」。昴若不是損失了至親,她的舞蹈又怎能如此打動人呢?貝多芬不是聽覺失靈,又怎會這樣賣力,成為一代名家?留意一下,有家人患病的小朋友,志願也是當醫生。選美冠軍,永遠當不了友誼小姐,受盡妒忌。事情是環環相扣的。
天才注定惹人眼紅、不解、嘲笑,然而他們咬緊牙關,做他們覺得該做的事情,不因別人的批判眼光而放軟手腳,最終獲得了成功,又惹來庸人的批評。他們必須學會的第一件事,就是習慣寂寞,然後就是高度的審美眼光-----無視別人的bad taste。
訂閱:
文章 (Ato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