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的小時候,是八十年代的香港,最為精彩紛陳的年代。英屬,中西文化融合,精英俯拾皆是,當年的TWENTIES,比我們這些TWENTIES機會更多。因為資訊不如現在般發達,報紙雜誌電視帶來大眾話題與娛樂,一切都是新鮮的。
現在已不看中文電視了,小時候的生活卻總圍著電視轉,是忠實的「第一台」擁躉。小學時就開始追劇,當年的電視劇認真精彩,創作人才有發揮的空間,所以兩家電視台都交到功課,拍出令人懷緬的劇集來。總怕你們笑,但凡是有看八十年代港劇的人,我都問他:你看過《我本善良》嗎?
首播時我有沒有看,已經忘了,網上重看,實在是心血來潮的事,一心只想看當年俊美的溫兆倫與邵美琪。網上不少評語都說這套劇在當年如何ground-breaking,一口氣看畢後,終於明白了。劇種:時裝情仇,溫兆倫飾演的齊浩男有兩個爸爸,一個是兵(「死」了無限次的羅樂林)一個是賊(由超級super型到出煙的曾江飾演,雖然只在鬢角黏白髮有點太假!),警與匪、黑與白,但同樣有的是親情,這種矛盾,觀眾最愛看,彷彿代入齊浩男身上,左右做人難。齊浩男個性內歛、倔強,但用情深,伊明為他盲了雙眼(以我的說法是「超dram=dramatic」),他會想到伊明是回了英國他買的大屋裡,希冀他會懂得來找,不得不承認這結局極蕩氣迥腸。
石伊明(邵美琪飾)與齊浩男的戀情描寫是一大重點。這角色對我來說太親切了,伊明在倫敦讀新聞系,後來回港當上記者,與我有點相似,而且邵的造型和演技,把伊明聰明倔強而深情的個性充份地表現出來,不覺令我產生代入感。伊明與浩男的感情滋長過程,是十分柏拉圖式的,由劇初的綁錯架到重遇,發現雙方錯綜複雜的關係,再到各自回復單身,只是眼神接觸與對話,已經可以產生強烈的感情(兩個角色都是不容易戀愛,但一旦戀上就愛很深的類型)。
值得一提的是那時與現在鏡頭尺度的大異其趣。二人的感情戲是極度點到即止的,起初手也不拉拉,多數是擁抱和借位接吻,然後就pan過去燈呀、座枱鐘甚麼的,起初令人(至少是我)有點好奇感情是如何萌生出來。但是,幾乎每一位角色都吸煙,當要表達角色有心事,在沉思,就在鏡頭前吞雲吐霧,想想看也對啊,八十年代吸煙可是很潮的事情,香煙廣告大行其道,哪有「教壞細路」的顧慮?倒反看現在的劇集,對性的描寫露骨得多,黃金檔有時也播出「踩界」畫面,最恐怖是那些重口味的,甚麼咬嘴唇的那些鏡頭,我只能駭笑回應,拜託,真寧願看人吸煙,這些不但教壞細路,也徒惹受過良好教育的新一代恥笑吧。
《我本善良》的配樂很讚。現在的劇集來來去去也是那數十條的配樂,此劇卻用了多首動聽英文歌,Richard Marx 的Right Here Waiting ,Don Henley的The End of the Innocence,特別是後者完美詮釋劇名:我本來是善良的,但隨著年月,隨著現實不得不改變,純真年代已宣告完結,Don沙啞的聲音演繹出成長的迷茫,我最喜歡這些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resonance,不知用這歌是不是編劇們憑歌寄意呢。
想到這裡又教我想起港產片《年年有今日》,梁家輝與袁詠儀飾演一對一年聚一次的男女,各有家室,但彼此不忘對方,年年相聚,爆出不少笑料(那隻超巨型笠頭火雞令我笑到肚痛!),又見到二人純真逐漸消亡,袁由純真少女變成穿金戴銀炒股的中女一幕,印象十分深刻。THE END OF THE INNOCENCE,不禁問自己,我的純真年代,是否也隨著年月,逐漸湮沒。
現在已不看中文電視了,小時候的生活卻總圍著電視轉,是忠實的「第一台」擁躉。小學時就開始追劇,當年的電視劇認真精彩,創作人才有發揮的空間,所以兩家電視台都交到功課,拍出令人懷緬的劇集來。總怕你們笑,但凡是有看八十年代港劇的人,我都問他:你看過《我本善良》嗎?
首播時我有沒有看,已經忘了,網上重看,實在是心血來潮的事,一心只想看當年俊美的溫兆倫與邵美琪。網上不少評語都說這套劇在當年如何ground-breaking,一口氣看畢後,終於明白了。劇種:時裝情仇,溫兆倫飾演的齊浩男有兩個爸爸,一個是兵(「死」了無限次的羅樂林)一個是賊(由超級super型到出煙的曾江飾演,雖然只在鬢角黏白髮有點太假!),警與匪、黑與白,但同樣有的是親情,這種矛盾,觀眾最愛看,彷彿代入齊浩男身上,左右做人難。齊浩男個性內歛、倔強,但用情深,伊明為他盲了雙眼(以我的說法是「超dram=dramatic」),他會想到伊明是回了英國他買的大屋裡,希冀他會懂得來找,不得不承認這結局極蕩氣迥腸。
石伊明(邵美琪飾)與齊浩男的戀情描寫是一大重點。這角色對我來說太親切了,伊明在倫敦讀新聞系,後來回港當上記者,與我有點相似,而且邵的造型和演技,把伊明聰明倔強而深情的個性充份地表現出來,不覺令我產生代入感。伊明與浩男的感情滋長過程,是十分柏拉圖式的,由劇初的綁錯架到重遇,發現雙方錯綜複雜的關係,再到各自回復單身,只是眼神接觸與對話,已經可以產生強烈的感情(兩個角色都是不容易戀愛,但一旦戀上就愛很深的類型)。
值得一提的是那時與現在鏡頭尺度的大異其趣。二人的感情戲是極度點到即止的,起初手也不拉拉,多數是擁抱和借位接吻,然後就pan過去燈呀、座枱鐘甚麼的,起初令人(至少是我)有點好奇感情是如何萌生出來。但是,幾乎每一位角色都吸煙,當要表達角色有心事,在沉思,就在鏡頭前吞雲吐霧,想想看也對啊,八十年代吸煙可是很潮的事情,香煙廣告大行其道,哪有「教壞細路」的顧慮?倒反看現在的劇集,對性的描寫露骨得多,黃金檔有時也播出「踩界」畫面,最恐怖是那些重口味的,甚麼咬嘴唇的那些鏡頭,我只能駭笑回應,拜託,真寧願看人吸煙,這些不但教壞細路,也徒惹受過良好教育的新一代恥笑吧。
《我本善良》的配樂很讚。現在的劇集來來去去也是那數十條的配樂,此劇卻用了多首動聽英文歌,Richard Marx 的Right Here Waiting ,Don Henley的The End of the Innocence,特別是後者完美詮釋劇名:我本來是善良的,但隨著年月,隨著現實不得不改變,純真年代已宣告完結,Don沙啞的聲音演繹出成長的迷茫,我最喜歡這些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resonance,不知用這歌是不是編劇們憑歌寄意呢。
想到這裡又教我想起港產片《年年有今日》,梁家輝與袁詠儀飾演一對一年聚一次的男女,各有家室,但彼此不忘對方,年年相聚,爆出不少笑料(那隻超巨型笠頭火雞令我笑到肚痛!),又見到二人純真逐漸消亡,袁由純真少女變成穿金戴銀炒股的中女一幕,印象十分深刻。THE END OF THE INNOCENCE,不禁問自己,我的純真年代,是否也隨著年月,逐漸湮沒。
除非有很强的獨特性格而能完全不吃人間煙火,否則很難超凡脱俗。不過,珍妮妳不用擔心,相信妳離中女的日子甚遠啊! 哈哈! 妳覺得現在很難找到好的編劇是什麼原因呢?
回覆刪除八十年代年年都有好劇,你師兄編個d套套極品
回覆刪除冇記錯的話火雞笠頭的情節係抄Mr Bean的
我師兄,你指王晶?
回覆刪除珍妮,另一套都是由溫兆倫與邵美琪做的劇叫 《第三類法庭》 有沒有看過呢?是我其中的推介之選。
回覆刪除故事詳細介紹了三種法庭:一種是現實意義中的法庭——刑事法庭,另一種是傳媒界,即編輯、記者們通過對時事下結論來引導觀眾和讀者。但一些無良人士僅憑個人喜好、對自身利益以及如何更好取悅讀者寫些極不負責任或別有用心文章。一個人可以戰勝刑事法庭操縱傳媒,法庭卻無法逃避第三類法庭——良心(conscience)。可謂立意之深用心良苦,同時又着力批判了傳媒。負責、實事求是的觀點在部分人心中淪喪,法律對罪犯無能為力。此外該劇中又穿插了青蛙公主和青蛙蠍子現代版,通過海怡前後強烈反差及海怡與阿諾之間感情衝突,反映了人性脆弱善變,劇情緊湊,高潮迭起,引人深思。與其它一些純粹商業片相比簡直天壤之別。
我想知邊度有得睇
刪除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。
刪除